(翻摄自tt,下同)
曾经因为不想总被人叫「小胖子」,而在打扮上用力过头,成了一名非主流少年。走进健身房后,因为训练意外受伤,被医生宣判「能躺则躺不要再训练了」。现在,我参加了日本当地健美比赛并获得了冠军。我是ace,今天和大家说说我的故事。
曾经的「热血非主流少年」
从五年级开始就常听到「小胖子」的称呼,到了十几岁,又特别在意外貌和别人的看法,初高中时期在打扮上用力过头,变成了一个非主流少年。但毕竟在《灌篮高手》与《龙珠》的伴随下长大,在运动这件事上我一直还算热血。
可伤病总是难免,高三毕业前左脚脚踝不慎陈旧性骨折,至此身材一落千丈。直到大学去了日本,才意识到再不悬崖勒马就无法挽回。
医生宣判「不要训练」可我重新回到健身房
11年10月第一次走进健身房,那段时间都是依样画葫芦, 基本就是固定器械加上跑步和8分钟腹肌之类,同时加入了学校的kickboxing和泰拳社,身体的慢慢恢复给了我不少信心。体重降到70公斤出头后我开始把重心放在重量训练上,也会在网上(如bodybuilding)看健身相关文章,慢慢也有了点概念。
2012年8月
这期间因为深蹲时出意外,髋关节受伤。照完ct后我问医生以后是否还能照常运动,他半开玩笑地回答说如果不是要为国争金牌,以后还是能躺则躺不要进行力量训练了。这对我又是一次沉重打击,算上之前打球的旧伤,心想再这样下去以后得坐轮椅过下半辈子了吧。休息了一整个月,基本没从事任何运动,伤痛也不时困扰着我。直到一天看到一篇文章,讲述了一个热血足球青年不惧屡次伤病,在关键时刻负伤上阵,结果奇蹟性伤癒的故事。虽然不太科学,但我还是重新回到健身房。虽然也经历了一段类似复健的过程,但庆幸的是直到现在,日常训练并不会受到髋关节损伤的影响。
2013年3月
到了13年夏天,认定了力量是我更看重的目标,準备切换到力量举的训练方式,开始了一周3-4次深蹲与卧推的增肌之路。饮食方面则是放开来吃,因为要确保身体的恢复与发挥全部的增肌潜力,慢慢的变成了这样。
2013年12月底(左)2014年3月回国后(右)
身材「惨烈」的变化让家里人开始担心我在外面的生活。虽然有些哭笑不得,但我也意识到到达巅峰的97kg对身体的压力,于是开始了第一次认真有计划的减脂。初期两三个月体重掉很快,除了将训练计划改为分化训练以增加消耗量之外,还增加了一周两次左右15-20分钟的hiit与三次腹部训练,偶而加入crossfit的理念来提高训练强度。饮食方面除了开始cleandiet以外,最主要的改变就是将碳水的来源从米麵换成了燕麦红薯土豆等粗粮。后期两个月,体脂已经到了可以看到腹肌的程度,在饮食上做了更大调整,开始根据训练日的不同安排高中低蛋白质与碳水的循环,也开始精确的对食物进行称重以更好的控制减脂的速度。训练方面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在每次力量训练之后加入了三到四轮的tabata自重训练。就这样到8月份基本完成了减脂目标。
由健身社团到健美比赛
10月份回学校后跟朋友创建了学校第一个正式的健身社团,为有兴趣的学员提供免费私教服务。随着社团的壮大,学校的gym时常人满为患。因为健身认识了很多新的朋友并能帮助一部分人开始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我而言实在是意外之喜。
在14年底受到日本当地gym老闆的邀请,代表他们gym参加今年举行的日本大分县健美赛事,并获得了冠军(相当于国内省级)。虽然不是什幺高级别的比赛,但第一次参赛能取得这幺好的结果真的很开心也很幸运。
给新手的建议
对新手来说,一定要确保训练的安全,不要盲目尝试不能掌握的重量,使用并不熟练的动作。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一个好的计划或课程按部就班去执行,养成运动习惯,是比急于求成更好的选择。像FitTimeAPP上的【健身房3週攻略】以及【3周健身房女神计划】都是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的,不过短短三週时间,何不给自己一个改变的机会呢?谁都是从零开始的,只要开始了,你就加入了我们的大家庭,FitTime APP上还有很多人与你同行,别担心,you are not alone。
给备赛肌友的建议
训练到达一定阶段后,尝试参赛对很多人来说应该都会是目标之一,给出我的一点建议。
1.给自己定一个具体参赛目标
你得明确自己要参加的是健美还是形体,哪个体重或身高级别,具体的评判标準跟裁判的喜好会是如何,然后再根据要求通过训练对调整形体。以参赛为目标,就不能单纯按照自己的偏好来训练特定部分,更需要注重整体的协调和平衡。体脂偏高的人一定要留出充足的时间减脂,才能在备赛中后期留出时间调整。
2.练习姿势至关重要
这无关乎你赛前训练时看起来状态有多好,参加比赛最关键的是在舞台上展示出你的奋斗成果,更好的姿势会帮你更上一层楼。建议第一次参赛前起码留出两到三个月定期训练比赛姿势。
如何克服伤病?
有一个问题是越努力反而适得其反的,那就是伤病,这是我稳定持续进步的最大障。训练初期面对伤病,常常会选择迎难而上,现在则会机智选择知难而退,等待完全康复之后再缓慢增加训练强度。对于大家我也是一样的建议,如果伤处不影响的话当然可以进行其他部位的训练,如果伤到不能运动的话那也可以多进行自我补充健身知识,毕竟努力的方式不是只有一种。
如何调节训练时的负面情绪?
日复一日的训练有时候的确会让人不堪重负,通常我会先思索训练目的是什幺,通过自省来进行激励。然而有时候并没有什幺用,那我会选择听音乐或是看些励志的视频,有时就直接跟训练伙伴说我不想练了让他臭骂我一通。偶尔不想训练是很正常,能按自己的节奏进行调整就好。不过要是连续几次训练都发生这样的问题,说明你也许是时候调低训练强度休息一下了。
关于特定部位的训练经验
1.常被忽视的腿
如果你的训练目标是力量的话,把训练重心放在深蹲上是关键,用不同站距次数组数安排的深蹲来增加训练中的多样性,再安排臀桥箭步蹲跟不同形式的硬拉来完成一整个训练。想要获得更好的增长,一周起码练一次腿。如果目标是塑形或者增加size的话,那首先确保训练中有多关节动作的前提下,安排丰富的单关节动作来确保每一块肌肉群都能得到适当的刺激。
2.很多人发愁练不好的胸
如果重点是在力量上,训练则需要围绕平板卧推来进行。关注每一次卧推使用重量组数次数的变化,再在卧推后根据自己的弱点安排肩膀与三头的训练,同时也需要保证一周起码一次以上的训练频率。
更多健身tips,大家可以去我的FitTimeAPP(ID:ace)或者新浪微博(@戴帽子的ace)查看,我也非常愿意和大家交流分享。
写在最后
我喜欢健身,希望能越变越强,所以即使我天赋不算好,即使我满是伤病,什幺都不懂只能靠自学,我还是一直在努力。现实的重重阻碍并不一定会成为你追逐目标路上的绊脚石,然而你要是不够努力不够坚定那幺想必梦想只会渐行渐远。不管想要实现些什幺,都努力去享受,努力去奋斗,不要让自己成为失败的最大原因。lovewhat you do,do it great,enjoy every minutes of it,生活不过是如此。